大咖访谈 | 结合国家政策与实际经验,畅谈数字政府建设关键“切口”
在上期的访谈中,杰伟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政府平台公司如何开展新基建业务,为数字政府建设系列建立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将围绕关键“切口”、核心基础设施等更为具体的内容展开,立足实际经验,介绍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流程与内容。
>>>>
优小易:杰伟总,在上一期访谈中您提到数字政府建设一定要找到核心“切口”,但这个核心“切口”应该怎么选呢?您有具体的建议或推荐吗?
王杰伟:对,上一期我就说到了这个问题,提到了切口选择尽量从统筹类业务入手,可以很好的调动和兼容业务侧与数据侧,带动数字政府整体的融合打通。具体到切口推荐,我想结合近期的政策导向来说说。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履职能力的角度,明确的列举了关键切口,也都是我们团队较为擅长,并拥有实际案例的领域,我们就从《指导意见》中政府履职能力的第一项经济调节能力说起。
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在《指导意见》中是被要求强化的,为的是提升经济调节能力,原文提到“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提升经济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强化经济运行动态感知”等细化要求也被提及。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文。这是从国家宏观角度确定了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切口”之一。
>>>>
优小易:《指导意见》可以说是从顶层规划的层面明确了这个方向,不过从实际建设出发,地方一层一层落地执行肯定会有不同,所以具体来说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呢?
王杰伟:好,那我就结合实际经验展开说下。
首先,我认为数字技术与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结合是高质量发展的自动化“标尺”。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经济运行监测在常规的统计能力基础上,强化了经济类数据的管理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同时,结合大数据算法,分析研判的精准度提升,为政策制定、调控等提供依据。
我们团队与国家局、省市区县合作过这类项目,主要是提供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及专业化服务。经济运行监测平台能够服务于政府智能决策全流程,将汇聚的跨领域政务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宏观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专题决策等,精准洞察经济运行的全貌,哪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哪些产业在走下坡路?“数字经济”主题产业发展如何?“一带一路”主题产业又有了新突破?这些都可以清晰了解,如此一来,地区整体产业经济趋势尽在掌握,非常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效率,降低决策风险,增强政府治理水平,打造数字政府新模式。
其次,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还是城市管理者的“指挥棒”。为什么说经济运行监测是数字政府的核心切口,这点真实地反映了实际需求,我们现在服务于北方某市经济决策支撑平台的项目,目前接近交付尾声了,这个平台最早的需求是为了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是市长开经济运行调度会的重要工具。在之前,这类的会议可以告诉大家,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局,并且反映的是会议时间之前的情况,做不到频繁的监测、中长期的研判分析,更别提动态预警和辅助决策了,但是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所有这些弊端和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所以数字政府建设未必需要贪大求全,一定要用好经济分析这个“指挥棒”。
我认为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的主体板块大概分为经济监测、预警研判、专题分析。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几个要点。一是经济监测一定要看全貌。通过数据资源的全量采集,实现地区经济运行宏观、中观、微观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分析。不仅要看宏观,还要看产业、看差距、看地区,横向纵向都需对比。二是专题分析模块聚焦关键因素、热点领域,甚至是突发事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热点定制不同分析主题。我们团队在实际项目中针对一带一路、疫情影响、数字经济、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都做过研究专题,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三是服务团队一定要懂经济、懂统计。产品是技术工具,服务才是“灵魂”。想要达到前面所说的目标,服务团队专业能力必须足够,要熟悉国家现行的统计制度和数据法规,要能掌握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数据资源,还要熟练地掌握经济统计领域的算法模型,整合数据资源,用好数据资源,能针对区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分析方法。所以,十分考验团队的服务能力。
经济运行系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经济运行监测再快一点、更精准一些,各级政府在决策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上势必会加强,政策调节的适应力、反应力更高效。
>>>>
优小易:听您系统解读后,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确实担得起核心“切口”的定位。除此之外,您还有其它诸如此类“小切口、大场景”的典型业务推荐吗?
王杰伟:除此之外,营商环境监测与提升也算一个,其实这也是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力争改善优化的,开篇提到的《指导意见》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板块,就包括“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而且在这个点上,我们团队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从国家级指标的参与设计,到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产品及服务案例,经验丰富,并且建有专门团队,服务覆盖专家咨询、解决方案、产品与监测服务全流程。
从整个行业来看,从2017年参与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启动了建设营商环境平台的具体举措,18年对22个城市开展了试评价,19年建立了营商环境“好差评”制度,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年对全国8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再到21年发布了59号文,规范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发展历程
从个人认知层面,我还清晰记得当年在上海成立公司,股东还需要到现场核验、申报,到了18年,我们雄安新区成立雄安优易数据有限公司的时候,基本不需要现场跑办了,改观非常明显。各级政府在营商环境领域比拼赶超的劲头也很强,相互比较、促进优化,所以这块业务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规则、督导调度,符合数字政府建设领域核心切口的基本条件。
营商环境的监测与提升,首先需要明确“初心”。营商环境不是为了考核评价而去优化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目标和绩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我建议营商环境的监测与提升最终一定是为了驱动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监测与提升,改善当前的营商环境,对营商安商的政府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不断提升本级政府的营商环境水平及排名,提升本地区知名度,吸引产业企业投资,实现招商安商,这才是“初心”。
另外,营商环境工作不宜一通百通,要因地制宜。现在已经逐步成立了专职的部门管理营商环境,甚至有些区县,政府一把手领导直接分管营商环境部门,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营商环境指标也有很好的参照样本,17、18年,我们团队就配合主管部门深入研究符合国情的营商环境指标,但指标本身是国家层面的,到了各级政府,依然需要根据本级政府的产业定位、发展规划单独研究、设计,通过评价再来不断优化。因此,营商环境监测与提升的形式要符合本地区数字政府的建设规划。我们团队服务过的各级政府,有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好的,通过平台实现自动化监测分析就十分必要,可以释放管理部门的精力,放到地区营商环境发展的业务创新领域中;有些地方政府数字化基础很薄弱,需要补足大量的基础工程,那就需要通过咨询服务来优化提升。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数字化技术能力和咨询服务相辅相成。
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是一项不断提升的工作,需要伴随着地方政府业务需求持续优化和调整。监测与提升是制定规则、动态监测、逐步迭代的循环过程,坚持初心、因地制宜、提升能力,才能不断地运用大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赋能营商环境改善。
营商环境监测与提升
我们团队连续为多个地方政府解读营商环境,提供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监测与提升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也在筹划组建一支专家顾问团。另外呢,我们也刚刚加入了国家数字乡村标准研究组,牵头数字乡村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希望通过标准建设解决乡村信息资源管理问题。我在这向行业专家发出邀请,欢迎感兴趣的专家随时联系,我们携手一起为各级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当然,我认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切口”绝不局限于这两个,中小企业服务、基层治理、政务数据治理等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只要符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并能带动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切口”都值得去尝试。